7月30日,美國證監會(下稱“SEC”)發布公告,暫停中國企業IPO。7月以來,很多有赴美上市計劃的企業陸續發布公告暫停赴美上市,如今,中國企業赴美上市面臨更多要求。
與此同時,國內也加強了對境外上市企業的監管。國務院于7月6日發布《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核心是“加強境外上市中概股監管”。
隨后的7月9日晚間,零氪科技宣布暫停IPO,赴美之旅延期,原因尚未公布。
對此,中締資本合伙人劉瑤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零氪科技緊急暫停上市,一方面是多重因素共同疊加的結果,其中涉及商業等不同維度,但起到關鍵作用的是網絡安全和實控人背景兩點。另一方面,或與2020年4月27日網信辦聯合12部委發布的《網絡安全審查辦法》有關。”該《辦法》指出,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絡安全審查。
而零氪科技不僅受外部監管的影響,還面臨著內部持續虧損、營收結構單一等問題。至此,其上市之路前路未卜。對上述問題,本報記者聯系零氪科技方面邀約采訪,對方表示:“暫時不便回復。”
赴美IPO暫停
7月30日,有媒體稱SEC暫停受理中國企業赴美IPO注冊申請,直到其針對中國企業出臺新的指導政策。
隨后,美國證監會發布聲明稱,向其遞交IPO注冊申請的中國企業,需要披露是否獲得中國當局的批準在美上市,如果未獲得中國當局的批準,中國企業的IPO申請或被撤銷或拒絕。同時按照法律要求,美國監管機構可以在3年內對這些企業的審計記錄進行審查。
劉瑤稱:“美國證監會暫停中概股的注冊與審核,長此以往對中國醫療創新企業的發展非常不利。這類公司多處在創業期,側重高估值、短審批、周轉快的資本市場。因此,美股成為新興業態和科技創新企業的最佳之選。”
不僅如此,國內針對境外上市的監管也在收緊。7月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的《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將“加強中概股監管”作為專章寫入。這也是我國資本市場歷史上第一次以中辦、國辦名義聯合印發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專門文件。
隨后的7月9日晚間,零氪科技宣布暫停IPO,上市計劃被延期。后續一直未披露相關原因及相關進程。據wind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有38家中國企業赴美上市,計劃募資金額約158億美元。
緊接著7月10日,網信辦發布《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其中第六條規定,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絡安全審查。
三年累計虧損超10億元
隨著國內外的監管風暴來襲,以零氪為首的醫療企業遭遇重創。
天眼查顯示,零氪科技此前完成了6輪融資,其中淡馬錫持有11.7%的股份,NEA恩頤投資持有10.2%的股份。對于以美元資本主導的零氪科技而言,納斯達克市場是其追逐的首選。
而除了外部政策影響,零氪科技本身也面臨業績虧損的問題。根據招股書披露的財務信息,零氪科技僅3年連續凈虧損共計10.61億元,絕大部分收入來自藥品和保健品的銷售。2019年和2020年,其藥品和保健品銷售收入分別占公司總收入的75.0%和85.5%,2020年全年和2021年第一季度,分別占公司總收入的87.0%和80.2%。此外,零氪科技的研發投入也有所降低,從2019年到2020年,由1.807億元人民幣滑落至8690萬元人民幣。
至此,頂著“醫療大數據”公司光環的零氪科技,目前仍以“賣藥”業務為生。而藥品和保健品的銷售受政策影響較大,這種營收結構,桎梏零氪科技未來的發展。
劉瑤分析認為:“零氪目前業績虧損,長期處于不斷燒錢的狀態。因此需要通過美股更高的估值去融更多的錢,從而把市場體量做大,進一步提高市場壟斷地位,然后倒過來再賺取周轉率。”
事實上,對于互聯網科技企業,美國股市往往會給予高估值。對于目標惠及全人類,目標對象區域性限制較小的醫療企業,境外上市也一直是不錯的選擇。美國股市全球體量最大、交易額最高,也意味著更多的機會。赴美上市有利于企業建立國際化的資本運作平臺,提高企業聲望,吸引高質量的管理和技術人才。
近年來,中美競爭加劇,美國股市針對其海外上市企業的相關政策不斷變化。“在這些不確定性的影響下,赴美上市的流程可控和成本低廉的優勢不再明顯。在此背景下,扎堆赴美上市的時代或將轉變。”劉瑤進一步表示。記者 郭怡琳 于娜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