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育培訓市場遭遇嚴監管后,游戲產業也再被央媒發文指責。
8月3日,港股游戲概念股大跌,騰訊控股(00700.HK)、網易-S(09999.HK)、心動公司(02400.HK)、中手游(00302.HK )均下滑超10%。今日早間,經濟參考報發文稱,“當前,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現象普遍,網絡游戲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造成不可低估的影響。”
而在剛剛過去的Chinajoy期間,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理事長孫壽山指出,國內游戲市場精品化意識增強,優質內容開始主導市場,但仍存在部分問題與薄弱環節,例如防沉迷工作的深化。
互聯網產業分析師張書樂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對游戲行業的監管一直在加強,且應該會進一步加強。
游戲股一度大跌
《“精神鴉片”竟長成數千億產業!“任何一個產業、一項競技都不能以毀掉一代人的方式來發展”》文章指出,當前,我國62.5%的未成年網民經常在網上玩游戲;13.2%未成年手機游戲用戶,在工作日玩手機游戲日均超過2小時。網絡游戲的過度投入對我國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帶來雙重負面影響。2020年,我國超一半兒童青少年近視,因沉迷網絡游戲而影響學業、引發性格異化的現象呈增長趨勢。游戲危害越來越得到社會的共識,常常用“精神鴉片”“電子毒品”指代。
市場情緒攪動市場,游戲概念股大跌。截至午間收盤,騰訊控股、網易-S、心動公司、中手游股價分別下滑10.23%、11.76%%、11.097%、20.94%。
心動公司董事長黃一孟發朋友圈表示,“將游戲稱作為‘精神鴉片’一詞不但傷害很大,侮辱性更是極強。替游戲行業千百萬為游戲夢想、為玩家提供高質量的文娛生活、為祖國文化輸出奮斗的從業者感到屈辱。”
這并不是央媒第一次批評游戲產業,早在2017年,就有央媒指責《王者榮耀》缺乏社會責任擔當,利用“成癮性消費”賺錢,危害少年兒童身心健康。游戲此后遭遇口誅筆伐,2018年,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疊加天天德州突然退市,騰訊控股股價持續多日低開,市值大量蒸發。
此后,騰訊推出多重舉措管理未成年用戶的游戲使用時長及消費,于2019年底落實實名信息注冊準入制,目前已應用于騰訊旗下超過210款產品中;2020年,騰訊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對疑似未成年人的用戶進行甄別,防止未成年人冒用成人帳號繞過游戲防沉迷限制。
未成年網絡游戲流水比例不高
盡管游戲業務是騰訊、網易的主要收入來源,但在未成年人網絡游戲的收入比例并不高。
網易今年2月發布的2020年財報顯示,在線游戲服務業務仍為其貢獻了更多的收入,達到546.08億元,其中Q4線游戲服務業務實現營收134億元,同比增加15.5%,其中,手游對游戲業務的貢獻高達72.4%。
今年3月,騰訊控股披露了2020年Q4及全年財報并首度披露了未成年人的游戲流水數據,2020年Q4,18歲以下未成年人在騰訊中國網絡游戲流水的占比為6%。
張書樂分析,國內目前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青少年爆款游戲,國內的主流網游都是成人向的,由于沒有游戲分級,而出現了成人向游戲,泛年齡層面,特別是青少年都可玩、不可控。
“或許應該真正推行游戲分級,才可以驅動游戲公司開發真正青少年向的游戲。”他認為。
今年6月1日,新版《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實施,其中第七十五條規定,網絡游戲服務提供者應當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實身份信息注冊并登錄網絡游戲。網絡游戲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標準,對游戲產品進行分類,作出適齡提示,并采取技術措施,不得讓未成年人接觸不適宜的游戲或者游戲功能。網絡游戲服務提供者不得在每日二十二時至次日八時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
3日午后,騰訊官微表示,“盡管從2017年開始,我們通過不斷升級未成年保護措施,平均每天對580萬個帳號進行登錄和支付環節限制,但深感任重道遠。為進一步加大保護力度,騰訊將從《王者榮耀》試點,逐步面向全線游戲推出‘雙減、雙打、三提倡’的七條新舉措。”
具體為,“減時長:將執行比政策要求更嚴厲的未成年用戶在線時長限制,非節假日從1.5小時降低至1小時,節假日從3小時減到2小時;減充值:未滿12周歲未成年人禁止在游戲內消費;打擊身份冒用:針對未成年人冒充成年人游戲的情況,將原來的‘零點巡查’升級為‘全天巡查’,可疑賬戶全部重新認證;打擊作弊:積極配合政策,打擊用戶通過加速器登陸及部分第三方平臺買賣成年人帳號的行為;倡議全行業進一步強化游戲防沉迷系統,控制未成年人游戲總時長;倡議深化對游戲適齡評定和實施機制的研究;倡議全行業討論全面禁止未滿12周歲小學生進入游戲的可行性。”
今日午后,游戲概念股股價回升,截至當天收盤,騰訊控股、網易-S、心動公司、中手游股價下滑幅度縮減至6.57%、7.46%、8.64%、16.26%。除此之外,中概互聯網內容概念股盤前齊跌,網易跌近10%,嗶哩嗶哩跌超8%,虎牙、斗魚跌超6%。記者 于玉金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