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段子“解釋”了為何近日醫美等概念股跟隨教育股暴跌。“孩子不用補課了,媽媽沒時間做美容了,所以醫美股票崩盤了……”這雖然只是一則網絡段子,但是也能反應出本周醫美股下跌的慘烈局面。
7月26日可謂醫美“黑色星期一”。WIND數據顯示,當日醫美指數暴跌7.64%,其中華熙生物領跌18.394%,愛美客跌幅達15.055%,貝泰妮跌11.698%,蘇寧環球跌幅為10.028%。周二,醫美跌幅收窄為2.41%,蘇寧環球領跌10.062%,金發拉比下跌6.218%、魯商發展下跌6.171%。
把時間線拉長可以看到,醫美指數自6月1日達到近期高點2515.36以后開始震蕩下行,截至7月28日,醫美指數跌至近期低點1823.68點,兩月時間下跌近30%。
從個股來看,今年下半年醫美產業鏈里下游的醫美機構受影響更大,金發拉比、奧園美谷、朗姿股份等多支股票幾近腰斬;上游企業抗壓能力則稍強,愛美客、華熙生物7月27日收盤價據近期高點的跌幅大約在20%左右,并且在大盤回調時反彈幅度更大。
對此,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常務理事田亞華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此次醫美股價回調屬于理性回歸,可以讓過熱的醫美降下虛火。而近期八部委對醫美開展聯合整頓,能夠讓醫美市場更加規范,長遠來看都是促進醫美健康發展的利好信息。
多只醫美股幾近腰斬
截至7月27日收盤,已有多支醫美股票幾近腰斬。
其中,被喻為醫美妖股的金發拉比自今年4月1日宣布收購醫美機構韓妃投資部分股權后,股價開始起飛。其在4月2日至4月16日的10個交易日中收獲9個漲停板,并于今年6月4日達到今年最高價22.11元/股。而7月27日金發拉比收盤價僅為10.65元/股,跌幅超50%;旗下擁有19家醫療美容機構的朗姿股份,受大股東減持等多方面原因影響,7月27日收盤價僅為37.59元/股,距6月1日股價高點71.15元/股幾近腰斬;還有逐步剝離房地產業務,以收購醫美機構切入醫美賽道的奧園美谷,在今年4月創下90%的單月漲幅,并在6月1日達到歷史最高價29.95元/股后震蕩下跌,7月27日收盤價已跌至15.98元/股。
不同于醫美機構幾近腰斬的股價,上游企業股價雖然同樣從今年下半年震蕩下行,但是抗壓能力更強。
玻尿酸三巨頭華熙生物、愛美客、昊海生科的60日漲幅分別為16.69%、11.95%、70.95%,他們距近期高點的跌幅也約在20%左右。不過,同樣是醫美上游企業的華東醫藥則沒那么幸運,60日跌幅已達25.86%。
上游企業的抗壓能力還體現在股價反彈上。7月27日,華熙生物上漲5.96%、愛美客上漲8.26%、貝泰妮上漲4.01%、華東醫藥上漲1.5%,而金發拉比、奧園美谷依舊下挫,朗姿股份微漲0.56%。
上下游表現不一
近年來,醫美上游企業接連上市,這些企業動輒80%以上的毛利率點燃了資本市場對醫美的熱情,也成就了一個又一個造富神話,因此不少企業試圖進入醫美行業分享利益。但是醫美上游的行業壁壘相當高。“要想進入醫美上游難度很大,所以不少企業選擇從低門檻的醫美機構切入。”田亞華說。
以醫美上游的玻尿酸為例,目前僅有不到20家公司在中國境內取得玻尿酸注射液相關產品的醫療器械注冊證書。而肉毒素的管理更為嚴格,目前國內也僅有4款通過審批的產品,并且其中只有一款為自主生產,其他三款為代理銷售。華熙生物和愛美客在肉毒素賽道布局十年之久目前還未有產品上市。
而醫美機構則是一個看似光鮮,但營收慘淡的行業。田亞華說,看似光鮮是因為中國的醫美價格是全世界最昂貴的,消費者群體也在快速擴大。慘淡經營是因為醫美機構營收中的50%-70%都被中介渠道拿走,也就是說,2萬元一針的少女針,其中1萬多元都是付給渠道商的;另外,醫生抽成比例約10%。除此以外,醫美機構還要支付場地租金、護理師咨詢師費用,再加上各種稅費等。因此,“多數醫美機構都是持平或者虧損。”田亞華告訴記者。
他認為此次股價震蕩,如果能讓市場客觀看待醫美市場,是件好事。
此外,據田亞華介紹,近期也有一些醫美的利好信息發布。比如近日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創造消費新需求的行動方案(2021—2023年)》,其中提出要將深圳打造成“全國領先、全球知名的醫美之都”。田亞華認為,把醫美納入城市規劃,也表明政策對這個行業非常支持。
除了政策支持外,醫美要想健康發展,他認為還需要行業協會做好專業人才培養。比如醫美咨詢師,目前這個職業沒有標準和門檻,而在多次被曝光的醫美事故中都有這些咨詢師不當操作的身影。“建立行業規范、加強監管之后的醫美市場,仍然大有可為。”記者 王瑜 于娜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