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2日終止上市后,6月8日,*ST宜生收到證監會發來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至此,在不足一年的時間里,公司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一案已靴子落地。
此前2020年4月24日,隨著證監會依法對宜華生活出具調查通知書,揭開了*ST宜生子虛烏有的80億存款四年造假保殼內幕,公司市值蒸發百億。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證券法》正式實施一周年后,被證監會定為造假“典型”的*ST宜生在退市后3個月受到了證監會的重罰,處罰力度超出市場想象。
退市后遭重罰
宜華生活近日發布公告稱,公司及相關當事人于近日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一案,已由中國證監會調查完畢。
根據當事人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與社會危害程度,證監會擬決定對宜華生活責令改正,給與警告,并處以600萬元的罰款;擬對公司實際控制人劉紹喜等給予警告并處以罰款。其中,對劉紹喜處以930萬元的罰款,證監會還擬對其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公告中提及,依據相關規定,就證監會擬對宜華生活及當事人實施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公司及當事人享有陳述、申辯并要求聽證的權利。如果公司及當事人放棄陳述、申辯和聽證的權利,證監會將按照上述事實、理由和依據做出正式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決定。
此前1月29日,證監會在新聞發布會中特別提及,根據專項核查發現線索,2020年4月依法對宜華生活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立案調查。根據初步查實,宜華生活2016年至2019年定期報告存在嚴重虛假記載。
一是通過虛構銷售業務、虛增銷售額等方式虛增利潤20余億元;二是通過偽造銀行單據等方式虛增銀行存款80余億元;三是未按規定披露與關聯方資金往來300余億元。目前,本案已進入行政處罰審理程序,證監會將依法從嚴追究相關主體違法責任。
證監會表態稱,依法從重從快從嚴打擊上市公司造假、欺詐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圍繞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工作要求,證監會將繼續加大對資本市場欺詐、造假等惡性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進一步塑造市場良好生態,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違規“典型”
天眼查APP顯示,宜華生活主要從事家具和木地板等家居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與銷售。《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宜華生活的產品定位中高端,主導產品包括木質家具、軟體家具等產品系列,旗下擁有多個自主品牌。
宜華生活可以稱得上是家居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就原材料這一點而言,宜華生活是國內家居制造行業中擁有林木資源最為豐富的公司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宜華生活是目前我國家居行業中少有的在國外市場采用自有品牌銷售的企業之一。
上海市東方劍橋律師事務所資深股票索賠律師吳立駿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ST宜生在短期內財務惡化“進度條”令人心驚。如今在新《證券法》威力下,隨著重罰的落地,這一場長達四年的虛假“賬面富貴”被大眾知曉。
根據2020年年報顯示,*ST宜生2020年度歸母凈利潤虧損29.57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28.6億元。
公司稱,受疫情等原因影響,公司2020年度的應收賬款回款周期大幅被動延長,期末公司應收賬款按組合計提的信用減值損失顯著上升,公司擬對全資孫公司華達利的長期股權投資及公司應收賬款分別計提減值準備9.27億元、壞賬損失5.22億元,共計提資產減值準備14.49億元。
此前的2019年度,*ST宜生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85億元、-2.07億元,一年間財務惡化“進度條”令人心驚。
截至2020年末,*ST宜生有貨幣資金641.9萬元,流動資產合計64.18億元,資產總計125億元,負債合計77.74億元,負債和股東權益合計125億元。
宜華生活在被查前即因多年存在的“存貸雙高”、應收款和預付款雙雙大幅上升等財務異常現象而飽受各方質疑。
根據此前財報,2015年至2019年,該公司負債總額分別高達58.72億元、85.57億元、87.25億元、94.93億元、84.12億元。記者 賈謹嫣 陳鋒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