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第五屆中國大豆產業國際高峰論壇暨后疫情時代產融協同育新機探討”會議在哈爾濱舉辦。
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席志勇指出,一直以來,大商所踐行初心和使命,始終堅持服務“三農”、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國家戰略,緊緊圍繞服務大豆產業健康發展,不斷拓展品種工具體系,持續提升市場運行質量:一是加快大豆系列品種、工具創新,構建起較為完整的衍生產品體系;二是持續完善合約規則制度,提高市場運行效率;三是降低企業參與成本,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四是創新市場服務模式,大膽探索服務實體經濟的有效方式。
他表示,下一步,大商所將在中國證監會領導下,持續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四個敬畏”、“一個合力”,更加注重提升市場運行質量、更加注重服務產業企業,更加注重培育技術核心競爭力,加快建設期貨與現貨連通、境內與境外連通的多元化、多層次、開放型國際一流衍生品交易所,持續提升服務大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堅定不移推進大豆系列衍生品對外開放,進一步提升大商所價格的國際代表性和國際影響力;二是加快推進大豆系列期權品種上市,為產業企業提供更加豐富的避險工具;三是進一步提升大豆衍生品市場效率;四是穩步加快場外市場建設,緊緊圍繞服務產業發展,匯聚產業龍頭企業,著力打造“一圈兩中心”,即:大宗商品生態圈和價格信息中心、交易中心,更好地滿足產業企業的個性化需求。
中國大豆產業協會會長、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寶龍表示,面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和疫情的巨大不確定性。中國大豆產業需要更加開放的國際化思維、更加專業的資本化思維、更加科學的原產地思維,推動大豆產業發展。
他認為,連續五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將“保險+期貨”列為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工作內容。“保險+期貨”將保險業經濟補償功能、防災防損功能和期貨業價格發現、規避風險、套期保值功能相結合,保障范圍覆蓋傳統農業保險,是當前金融創新服務“三農”的重要模式,成為金融市場支持“三農”發展和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手段。“保險+期貨”是新時代的“金扁擔”,是黑龍江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邁進的“金扁擔”,但還需要更深入、更大范圍的推廣,讓農民也用上期貨這個“金扁擔”。
南華期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羅旭峰表示,新冠疫情突發和中美關系的日趨復雜對中國大豆產業造成了一定沖擊。一方面疫情初期物流遇阻、餐飲業油脂消費下降,大豆供、需兩端均受到較大影響。另一方面,大豆進出口貿易受到較大影響,進口美豆、俄豆等方面受到抑制,國內市場的供應量略顯不足。受此影響,大豆價格短期內也出現了較大波動,進一步凸顯了“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解決好大豆全產業鏈的風險管控工作”的重要性。
他指出,自2016年至今,南華期貨農產品服務團隊積極服務產業客戶和農業種植者,利用“保險+期貨”、場外期權、“期貨價格+價差收購”等多種模式相結合,共承做大豆、玉米等各類項目數量達到55萬噸,面積達到223.88萬畝,承保農戶達到5.6萬戶次,累計為農戶賠付1.7億元。南華期貨成功引入“保險+期貨”項目試點落戶黑龍江,使得黑土地農民不僅能夠享受到金融工具應對不確定風險的效用,也使得中央一號文件的“保險+期貨”在黑土地獲得廣泛的認可和歡迎。本報記者 王寧
標簽: 大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