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21日是第29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宣傳周主題是“癌癥防治 全面行動——全人群 全周期 全社會”。
(資料圖)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癥是完全可以預防的;三分之一的癌癥可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的;三分之一的癌癥可通過現有的醫療措施減輕痛苦、延長生命、改善生活質量。
那么, 原發性肝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 位居全球癌癥相關死因第三位。
如何能早發現?
在肝病診療中,發現原發性肝細胞癌(肝癌)日漸增多,有部分患者平素“健康”,在體檢時發現是晚期了,甚至有人是意外發現的,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
雖然我國乙肝、丙肝的預防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既往已經感染了乙、丙肝病毒的人還是不少,再加上近年來飲酒、肥胖的等致癌行為增加,導致每年新發及死亡的肝癌病例占全球的約一半。
但是, 肝癌不會無緣無故發生,一定有據可查!
哪些人是肝癌的高發人群?
現在科學研究肯定了以下人群是肝癌的高發人群:
1、有肝癌家族史,甚至是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感染家族集聚者;
2、有肝硬化者,包括肝炎后、酒精性、脂肪性或藥物性所致的肝硬化;
3、未抗病毒、晚抗病毒、抗病毒不徹底者;
4、有酗酒、肥胖及脂肪肝者;
5、感染了乙、丙病毒或者已經有肝硬化者還過量飲酒、飲食不節、過度勞累者更是肝癌的高危人群。
我們如何早期發現肝癌?
1.初篩: 肝癌高發人群,無論有無癥狀和肝功能異常,要求3月-6月到肝病科進行超聲、甲胎蛋白(AFP)、AFP異質體、異常凝血酶原、肝功能、病毒核酸等檢查,如果條件允許還可進行液體活檢查肝癌的異常基因。并采用一些工具進行肝癌風險評估。
2.精篩: 對于初篩出的中高危人群,其肝癌或癌前病變的發生風險明顯升高,因此建議對這部分人群進一步精篩。精篩可采用超聲或磁共振加造影的方法發現可疑結節。
以下情形為發生肝癌的極高危人群:
· 如果 超聲發現≤ 2 cm 結節或不典型占位性病變;
· 如果 AFP 陽性(≥ 20 ng/ml),或伴有DCP ≥ 40 mAU/ml 或 AFP - L3 ≥ 15%;
·如果 癌癥 全基因組測序結果為高風險。
3.早診: 對極高危人群實施最嚴密的分層管理和監測時間間隔,推薦:
·每3 個月 1 次 超聲加甲胎蛋白 常規篩查,6 個月 1 次 磁共振 加強篩查;
· 對 超聲 檢出≤ 1 cm 結節的患者,每 3 個月復查,如結節增長或結節在 1 ~ 2 cm 且 AFP > 20 ng/ml 應啟動肝癌加強篩查流程,優先采用肝膽特異性對比劑的增強磁共振造影 以鑒別結節性質;
· 如果影像學檢查不能確定結節或病變性質者,可在影像引導下行診斷性肝穿刺活組織學檢查。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