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起電視架,搬來小板凳,拉起“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橫幅,12月2日一早,位于溫州市鹿城區的康奈集團三樓車間臨時課堂內,迎來該集團民企新聞發言人蔡發榮的又一場宣講。
在宣講前,蔡發榮等人先去了趟企業文化展示館。從1980年到2022年,展示館展現了康奈發展歷程中的每個重要時刻。“我是上世紀90年代進來的。”“2004年,是我進來那年。”“你們看這雙純手工制作的鞋子,是我一針一線縫出來的,20多年前就能賣到400元一雙。”員工們興奮地談論,眼前的一幕幕,讓他們感觸良多。但這又與綠色發展的宣講主題存在什么關聯呢?記者心中的疑問更大了。這時,蔡發榮話鋒一轉:“一路走來,康奈的發展,離不開大家的努力,每個人都是康奈大家庭的一員。我們要齊心協力,推動康奈進一步發展。”大家頻頻點頭。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我們現在使用智能化設備提升工作效率,利用新材料減少污染,還有每個人樹立節約意識、主動參與垃圾分類,也是綠色發展理念的貫徹。”……在此后近一個小時的宣講中,蔡發榮把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涉及綠色發展的內容娓娓道來,30多名員工代表認真聆聽,沒有一人中途離開。“黨的二十大精神離我們很近,跟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我會與組里員工分享自己的心得與體會。”康奈集團制幫一組組長劉敏婭說。
(相關資料圖)
黨的二十大報告就發展民營經濟做出了許多重要論述,再次重申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以及明確提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在蔡發榮看來,民企新聞發言人這個角色,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過程中也能發揮重要作用。
2019年,鹿城區創新推出民企新聞發言人機制。作為首批民企新聞發言人之一,蔡發榮接受了鹿城區委宣傳部組織的新聞發言人基本技能、企業品牌推廣、企業危機處置等系統培訓。“不知不覺間,我外出開會時都會下意識地留意別人如何布置會場,打聽通過什么渠道邀請專家。”蔡發榮說。
如今,身為民企新聞發言人的蔡發榮早已不是簡單地扮演企業形象宣傳、產品推介、公關應對的“傳聲筒”角色。他思考更多的是要扮演“轉化筒”角色:對內,找準切口,把黨的好政策好聲音,轉化為與公司負責人和員工緊密相關的內容進行傳播;對外,挖掘賣點,把企業的發展故事轉化為外界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傳播。
黨的二十大召開后,蔡發榮第一時間報名參加了鹿城區委宣傳部組織的理論宣講“輕騎兵”。就在不久前,蔡發榮還聯動海外傳播官,以“云直播”的形式連線海外,把康奈集團的發展歷程包裝成“溫州一家人和溫州鞋的故事”,讓黨的二十大精神結合溫州民企發展故事漂洋過海。
在蔡發榮看來,要講好企業發展故事,首先要深度參與企業運營,了解企業的發展情況。在康奈集團,除了民企新聞發言人身份,蔡發榮還擔任著黨委書記和副總經理,企業經濟分析會等事關企業發展決策的會議,幾乎一個未落下。記者蹲點期間,蔡發榮除了密集地參加企業內部會議,又趁著企業參評溫州首屆“紅靴獎”中國國際鞋類設計大賽,組織“內部評審發布會”。
“這件作品以泰順廊橋為元素,將獨特的地域文化融進了時尚元素”“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啟發了我將星空賦予鞋子的靈感”“漢元素服飾火爆的當下,我們可以嘗試做配套的鞋子”……
現場,參賽的設計師們闡述著各自的設計理念以及背后的創作故事。蔡發榮不時發問,為今后講好企業故事儲備更多素材。他的記事本上,記滿了接下來兩周的行程安排:聯動國企外出宣講、發布企業新一輪訂貨會信息、制訂2023年宣傳計劃……
從“不會發聲”“不懂發聲”到“勇于發聲”“善于發聲”,目前,鹿城已有98位民企新聞發言人。他們在自身成長的過程中,也為所在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記者 戚祥浩 謝甜泉 編輯:鄭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