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傳聞將依圖科技推上了風口。
近日,坊間爆出依圖科技旗下醫療業務板塊并入同業競爭公司深睿醫療。一位不具名的前依圖科技醫療線內部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3月19日,杭州依圖醫療剛拿下國內第一張兒童骨齡AI產品三類證。兩個月后,我就收到了裁員的郵件。目前依圖科技醫療管線已全部裁撤,杭州依圖醫療僅留下30%員工并入其他主營業務線。”
《華夏時報》記者分別聯系深睿醫療及依圖科技方面,試圖還原依圖醫療“賣身”前后的細節。對此,深睿醫療方面表示“暫不方便回復此事”,婉拒了采訪,但未否定上述收購事宜;而依圖方面則不予置評,截至發稿記者尚未收到回復。
醫療業務創始人出走
依圖科技是“AI四小龍”中最早提交科創板上市的企業,于2020年11月獲得上市受理,
在此之后,各環節接連遇阻。今年6月底,依圖方面主動撤回上市申請。此外,招股書披露,截至2020年6月末,依圖科技累計虧損已超過72億元。
曾經的“明星”項目,即使獲證為何依然被賣?對此,中締資本合伙人劉瑤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依圖科技沖擊上市失敗是被收購的導火索,在獲證兩個月后變賣公司是明智之舉。自IPO受挫后,依圖再未爆出融資消息。這意味其面臨緊張的現金流壓力,故而亟需改善自身問題,盡快做足準備,以便再次沖擊資本市場。常用手段包括收窄業務線、裁降低成本、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營收效益。”
天眼查顯示,7月2日依圖終止科創板IPO當天,杭州依圖醫療、上海依智醫療等企業法人均同時做出變更,由倪浩轉至公司聯合創始人林晨曦名下。同時,依圖醫療也注銷了武漢、西安、成都等多地的醫療分公司。
業內有聲音認為,依圖醫療業務“塌方”的根本原因是CEO倪浩出走。
針對上述觀點,劉瑤表示:“依圖的聯合創始人朱瓏和林晨曦都沒有醫療基因。如果公司想發展好醫療版圖,需要把火車交給出色的駕駛員,也就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劉瑤的觀點,從依圖醫療的發展歷程中可見一斑。天眼查顯示,2012年9月,留美歸來的朱瓏和高中同窗林晨曦共同創立了依圖科技。依圖選擇朱瓏和林晨曦的強項確立主賽道,先后在計算機視覺、自然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安防市場領域開疆擴土。
2016年,依圖開始拓展醫療業務線,并在杭州成立子公司依圖醫療,由倪浩擔任依圖醫療總裁。林強任骨齡產品研發組項目負責人,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有十幾年從醫經驗。
任職五年間,倪浩帶領團隊確實做出過成績。依圖科技面向醫療領域研發出了care.aiTM系列解決方案,包括智能醫療臨床決策、智能醫療大數據及智能醫療管理領域。其中,覆蓋肺癌、乳腺癌、兒童生長發育、腦卒中、病理、新冠肺炎等病種。
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依圖科技在醫療健康領域分別實現營收約10萬元、560萬元和563萬元。但這組數字占整體營收比例均不足2%。反觀投入,2017至2019年三年間,依圖對醫療業務累計投入超2億人民幣。2018年6月,依圖科技完成2億美元的C+輪融資時曾稱,募集資金主要用于醫療團隊的建設。
由此可見,依圖醫療投入產出比不高。
三年半累計虧損72億
2020年11月,依圖科技率先遞交了科創板IPO申請,沖擊中國“AI第一股”。
公開資料顯示,11月底依圖順利獲得上市受理,12月進入問詢階段,一切流程平穩有序然而好景不長,進入2021年后依圖在各環節接連遇阻。先是今年3月,依圖主動要求中止審核;6月恢復后又因需更新財務資料,再次被迫中止;在6月底時主動撤回上市申請。
劉瑤分析稱:“依圖科技主動撤回上市申請與其三年半虧損72億元關系密切。”
據依圖科技招股書披露,其2017年、2018年、2019年與2020年上半年營收分別為6871.89萬元、3.04億元、7.17億元與3.81億元。同期,依圖科技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66億元、-11.61億元、-36.42億元和-12.99億元。截至2020年6月末,依圖科技累計未彌補虧損超過72億元。
劉瑤表示:“依圖科技屬于技術驅動型企業。這類企業在發展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研發創新、市場開拓研。”
在研發方面,依圖科技前述報告期內研發費用分別為1.01 億元、2.91億元、6.57億元、3.81億元,占各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46.94%、95.77%、91.69%和100.10%。截至2020年6月30日,研發人員837人,占員工總數為55.54%。
盡管已投入大量資源用于研發創新,依圖科技融資渠道較為單一,資金實力及研發投入較行業巨頭存在差距。
劉瑤認為:“依圖科技盈利能力不足是造成虧損的重要原因。”依圖科技成立時間較短,銷售網絡尚未完全展開,業務規模相對較小。相比之下,Google、NVIDIA等國際巨頭有更加成熟的銷售網絡、產品銷售規模及市場知名度。
報告期內,盡管依圖科技毛利率總體呈上升趨勢,但依圖科技毛利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2017年、2018年、2019年,依圖科技毛利率分別為57.39%、54.55%、63.89%,而同行業平均毛利率分別為86.44%、85.31%和73.45%,依圖科技毛利率持續大幅低于同行業平均毛利率。
近年來,依圖科技應收賬款持續增長,壞賬風險增大,或對其現金流產生影響。據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2017年-2020年上半年,依圖科技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合計約為0.3億元、2.53億元、5.67億元、6.95億元,分別占營收43.48%、83.22%、79.08%、182.41%,呈現明顯上升趨勢。但應收賬款周轉率則在持續下降,由2017年的2.68次/年下降至2020年上半年的0.57次/年。
盡管處于虧損狀態,但依圖科技的估值并不低。據《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依圖科技估值140億元。在持續虧損的同時,疊加高昂的研發投入,以及承壓的現金流,依圖科技能否繼續得到投資者青睞充滿了不確定性。
“在國內市場方面,AI醫療行業還處于早期,創業公司發展空間較大。在燒錢重災區的人工智能行業,公司之間有很強的競爭性,一旦投入產出比小,有無法規模盈利,很難在賽道中跑出來。”劉瑤進一步分析道。
最終,依圖醫療沒能成為AI醫療表彰大會的領獎人。但資本對于AI影像的追逐不會因此停歇。劉瑤堅信:“隨著科技的發展,AI醫療技術準確性不斷提高。AI影像企業依靠與醫院的緊密合作,輔助影像判讀診斷,從而實現規模盈利。屆時,這條賽道終將會有規模盈利的獨角獸出現。”記者 郭怡琳 于娜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