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科技集團(Foxconn Technology Group)是一家總部位于臺灣的跨國電子制造公司。該公司成立于1974年,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制造服務供應商之一,也是全球知名的代工廠商之一。
7月10日,富士康發布聲明稱,已退出與印度韋丹塔集團(Vedanta)價值195億美元(約合1410億元人民幣)的半導體合資企業。
據消息,富士康母公司鴻海與韋丹塔合作建造28納米芯片廠一直未達到印度政府的標準,因此無法取得高達數十億美元的補助。知情人士透露,出于對印度政府延遲批準激勵措施的擔憂,富士康決定退出該合資企業。
【資料圖】
目前,中國大陸仍是富士康最大的代工市場,但近幾年來富士康的新工廠選址區域分散化。
富士康的業務與蘋果高度綁定。近三年蘋果在中國地區的供應商網點數量占比下降了5.5%,供應商網點主要轉向東南亞市場。富士康近年來也加大了東南亞布局,主要原因包括:
半導體行業分析
人工智能芯片產業鏈結構清晰,鏈條較短,主要分為上游的材料與設備,中游的產品制造,下游的應用市場;上游的材料與設備主要指半導體材料和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材料包括單晶硅、單晶鍺、砷化鎵、晶體管等材料,半導體設備包括光刻機、等離子刻蝕機等設備;中游的產品制造包括芯片設計和芯片制造,芯片設計的流程主要是通過EDA進行系統設計、RTL設計、物理設計等過程,芯片制造包括晶圓加工、晶圓測試、晶片切割、芯片封裝等過程;下游的應用市場主要有云計算、自動駕駛、智能手機、無人機、智能音箱、智能安防等。
從人工智能芯片生產的整個流程來看,一顆芯片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力研發、掩膜、封裝、測試;同時,芯片的制造設計到晶圓廠投資、晶圓制造、IC設計、算法設計、代碼開發、測試驗證、數據處理、芯片封裝。其中,芯片設計的研發投入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根據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披露的數據,設計一顆28納米工藝芯片需要約5000萬美元,14nm工藝需要1億美元,10nm工藝需要1.8億美元,7nm工藝需要近3億美元,5nm工藝大約需要5.5億美元,3nm為6億美元,2nm將近8億美元。
人工智能芯片產業是信息產業的核心,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自動駕駛領域的飛速發展,市場需求逐年擴大,根據賽迪披露的數據,2021年,我國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規模達到310.6億元;前瞻初步預測,2022年,我國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規模將達到465.9億元。
隨著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的逐步發展,算力水平和終端應用逐漸落地;當前,我國人工智能芯片的發展尚處在生命周期的萌芽期,技術研發和終端應用的落地還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在政策、市場、技術等合力的作用下,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中國人工智能芯片行業將持續穩步增長,預計2024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000億元;到2027年,中國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規模達到2881.9億元。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半導體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