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攝圖網
讓合成胚胎模型有足夠的培育時間,TA會長成嬰兒嗎?
(資料圖)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和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在6月14日舉行的國際干細胞研究學會年會上宣布,他們成功從干細胞中創造出一種不含卵子和精子的合成人類胚胎樣結構。這些結構處于人類發育的早期階段,沒有發育出心臟和大腦,但具備形成胎盤、卵黃囊和胚胎本身的細胞。這是全球首個具備羊膜和生殖細胞的人類胚胎模型。
團隊成員表示,這項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探索著床發育失敗和早期器官發育機制,并為體外構建類器官、研究人類發育、藥物毒理學以及藥物篩選測試等領域提供基礎。
在2021年5月底,國際干細胞研究學會發布了新版《干細胞研究和臨床轉化指南》,對人類胚胎模型的監管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放寬了“14天規則”的限制,為科學家在人類發育和疾病研究方面提供了更多的研究空間。
截止6月30日,這種合成人類胚胎已經存活了14天。
干細胞多樣化應用
干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多潛能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可分化成多種功能的細胞和組織器官,廣泛存在于機體各組織器官中,如骨髓、外周血、早期胚胎以及成年組織中。按其分化潛能劃分,一般將干細胞劃分為三種:全能干細胞、多能干細胞與單能干細胞。
干細胞治療指的是用干細胞衍生的組織或器官替代病變的組織和器官,應用于脊髓損傷、糖尿病、缺血性心臟疾病等傳統醫學方法無法醫治的疾病。而干細胞醫療產業是包括干細胞提取、干細胞存儲、干細胞產品研發和干細胞治療在內的整個產業。
2026年產業市場規模有望超300億元
干細胞醫療產業鏈的發展涉及干細胞存儲、干細胞藥物開發、干細胞治療,未來三個方向的發展空間均巨大。根據QYResearch的研究數據,2020-2026年,中國干細胞醫療產業市場規模復合增長率約為15%,未來幾年,中國干細胞醫療產業市場規模在全球市場規模中的占比將進一步上漲。前瞻保守估計,到2026年,中國干細胞醫療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25億元。
干細胞技術應用范圍將進一步拓展
未來,中國干細胞醫療產業的發展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間充質干細胞是再生醫學中最常用的干細胞類型,當前有大量的間充質干細胞臨床試驗在全球范圍內展開,隨著研究進程的加快,將推動間充質干細胞產品的臨床轉化進程;其次,自體干細胞由于具有并發癥風險低的特征,自體干細胞治療市場有望加速增長;此外,干細胞技術的應用范圍也將隨著研究的深化而得到拓展。
總之,中國干細胞醫療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應用范圍不斷拓展,并且技術創新不斷推動著產業的進步。隨著研究的深化和技術的不斷成熟,干細胞醫療有望為更多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療方案,為中國的醫療健康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干細胞醫療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 劃、園 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 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 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