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迅速,各行各業都在加快支持先進AI大模型,現在氣象領域也跟進了,國內多個單位聯合推出了全球中期天氣預報大模型“風烏”,可以在30秒內實現超過10天的有效預報。
(資料圖)
據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官網消息,4月7日他們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及上海中心氣象臺發布全球中期天氣預報大模型“風烏”。
基于多模態和多任務深度學習方法構建,AI大模型“風烏”首次實現在高分辨率上對核心大氣變量進行超過10天的有效預報,并在80%的評估指標上超越DeepMind發布的模型GraphCast。
此外,“風烏”僅需30秒即可生成未來10天全球高精度預報結果,在效率上大幅優于傳統模型。
實驗室領軍科學家歐陽萬里表示,“‘風烏’取名自秦漢時期的‘相風銅烏’,是世界上最早的測風設備。
天氣預報大模型‘風烏’不僅承載了中國古人的智慧,也寓意實驗室致力于在以氣象為代表的AI for Science領域勇于突破、不懈探索。”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青年科學家白磊介紹,“‘風烏’提供了一個強大有效的全球中期天氣預報的AI框架,其領先性體現在預報精度、預報時效和資源效率三方面。”
在預報精度方面,相比DeepMind的GraphCast,“風烏”的10天預報誤差降低10.87%,而相比于傳統的物理模型,其誤差降低19.4%。
在預報時效方面,根據國際常用的標準,z500 ACC大于0.6時氣象預報結果具有可用性[2],可以較好地指導預報員判斷未來氣象發展形勢。
此前,全球范圍內最好的物理模型HRES在此標準范圍內,有效預報時長最大為8.5天,而“風烏”基于再分析數據達到了10.75天。
在資源效率方面,現有物理模型往往運行在超級計算機上,而“風烏”AI大模型僅需單GPU便可運行,僅需30秒即可生成未來10天全球高精度預報結果。
從結果上看,“風烏”在6到10天的中期預報上預報技巧顯著高于GraphCast。
其中具有代表意義的z500達到了10.75天的有效預報范圍(ACC>0.6),這也是高分辨率全球中期天氣預報系統首次能夠對大氣變量進行超過10天的有效預報。
未來,“風烏”AI氣象大模型可與傳統的物理模型形成互補,憑借其卓越的性能和精度,為生產生活提供更準確、更實用的天氣預報信息,助力天氣預報數字化,為農林牧漁、航空航海等各行業及公共安全保障提供有力的支持。
據悉,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AI for Earth團隊還將把人工智能方法應用到更廣泛的氣象、環境、天文、地質等地球科學問題研究中,助力“碳中和”、防災減災、能源安全等重大需求。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