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今年上半年國內10家核酸檢測上市公司凈賺了多少錢嗎?
剛剛公布的數據:172億元!相當于每天凈賺一個億。
【資料圖】
單看這個數字可能并不嚇人,但如果看一下增長速度,一定會讓你心潮澎湃——除了金域醫學外,所有企業增速都超過100%,其中,明德生物和蘭衛醫學實現了300%的增長。要知道,這還是在2020年、2021年經過兩輪大爆發的基礎上取得的成績。相比之下,互聯網大廠的財報就不夠看了。
(數據來源:各企業財報)
不過與九安醫療相比,上面這些企業的凈利和增速也只能算是毛毛雨。2022年上半年,九安醫療實現營收232.67億元,同比增長3989.07%;歸母凈利潤152.44億元,同比增長27728.49%。
也就是說,九安醫療半年營收增長了40倍,凈利直接增長了270倍,“暴增”已無法用來形容它的恐怖!據悉,其背后的財富密碼主要是靠一款叫做iHealth的新冠抗原檢測盒,貢獻了99%的營收。
如果你以為這就是今年上半年最大的財富神話,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們查看了各大企業財報后發現,還有一個行業正在悄悄憋大招,增長勢頭比核酸還猛,而且它的增長神話純粹是由市場驅動的!
01
一年暴漲47868%
這幾天,“鋰礦雙雄”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又引發討論,關注新能源的朋友對這兩家企業一定不陌生,都是鋰業的龍頭。
近幾年,因為趕上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式增長,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作為電池上游原材料商,迎來巨大的行業紅利。
2022年上半年贛鋒鋰業業績大爆發,實現營業收入144.44億元,同比增長255.38%;歸母凈利潤72.54億元,同比增長412.02%。無論是凈利還是增速都吊打90%的核酸檢測企業。
(數據來源:贛鋒鋰業財報)
但早在2019的時候,應該沒有人會想到贛鋒鋰業日后能夠否極泰來,成為資本市場炙手可熱的黑馬。畢竟,當時贛鋒鋰業一年的營業額僅為53億元,在江西民企里只能排第35位,營收只有江西最大民企雙胞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6%。
然而,不到三年的時間,贛鋒鋰業的營收翻了不止一番,其創始人李良彬也以545億的身家一躍成為江西首富,財富比2020年增長403億。
雖然起步于江西新余,但過去20多年,贛鋒鋰業深耕鋰行業,即便置身全世界鋰行業中,也擁有不小的話語權。目前贛鋒鋰業在全球布局的鋰資源權益儲量3000萬噸左右,名列第一。此外,贛鋒鋰業還和全球一線電池供應商、汽車廠商建立了長期的戰略關系,包括韓國LG化學、特斯拉、大眾及寶馬等。
贛鋒鋰業在鋰電池行業享有的地位非同一般。
天齊鋰業更加夸張!
今年上半年,天齊鋰業實現營業收入142.96億元,同比增長508.0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3.28億元,同比增長11937.16%,而扣非后凈利潤為92.81億元,同比增長高達47868.08%。
(圖片來源:天齊鋰業財報)
扣非凈利暴漲478倍,這樣的成績在A股歷史上恐怕也絕無僅有。
如果單看凈利潤,天齊鋰業大概還相當于1.3個寧德時代、3個比亞迪,后兩家公司在新能源市場上有多么呼風喚雨想必大家都很清楚。而2020年還凈虧18億的天齊鋰業,如今居然能把兩位巨頭按在地上摩擦,不得不令人驚嘆。
實際上,無論是贛鋒鋰業還是天齊鋰業,業績暴增背后都與鋰產品需求密不可分。
以碳酸鋰為例,在電動車市場爆發之前,碳酸鋰被稱為“工業味精”,主要用于玻璃、陶瓷、化工、醫藥等行業,屬于邊角料角色,但當電動車市場爆發之后,它搖身一變,成為人見人愛的“白色石油”。
作為動力電池的關鍵原材料,碳酸鋰從2020年7月的4萬元/噸,一路狂漲到今年3月的50萬元/噸,目前仍維持在這樣的一個高位。而這輪鋰價上漲潮中,大部分利潤都流向了更上游的礦產商以及鋰材料加工商,比如天齊鋰業和贛鋒鋰業。
同時,鋰產品需求猛增還帶動了上游其他公司業績爆發。數據統計結果顯示,2022年上半年,有色金屬板塊中的9家“鋰”類上市公司業績全部實現了同比翻倍以上的高速增長,其中,融捷股份、天華超凈、西藏礦業的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亦分別達到4444%、1023%和1018%。
要知道,即使在核酸檢測需求爆發的2020年,也鮮有企業的凈利增長超過1000%。
然而,上游企業吃肉,下游企業卻連湯都喝不到。表面上看,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仍在持續上漲,但整個汽車制造業利潤實際上出現了下滑,除了比亞迪等頭部企業尚處賺錢狀態,大部分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仍處于虧損狀態。甚至處在中游的寧德時代日子也不好過,上半年通過電池漲價才令凈利止跌。
不僅如此,這些上游公司的股價也大漲特漲。
2019年以前,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的估值就像一灘死水毫無生機,但2020年以后卻開啟暴走模式,一翻再翻。贛鋒鋰業的市值從2019年的450億被推高至1635億元,天齊鋰業也從昔日的不到300億飆升至如今的1731億元(市值為截至9月5日數據)。
(天齊鋰業股價)
在資本大佬們眼里,這些企業的股票就是十幾年前還只要5000塊錢的深圳房價。說不心動,那是假的!
02
再造一個四川首富
今年上半年財報出爐以后,還有一家企業成功進入公眾視野,而這家企業所在的行業同樣在資本市場掀起了驚濤駭浪。
四川硅料龍頭通威集團,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603.39億元,凈利潤122.2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7.16%和312.17%。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互聯網企業凈利排名第三的拼多多也才115億元,通威股份能夠實現了122億凈利,的確難得。
而通威集團令人津津樂道的特別之處還在于,它是中國乃至全球唯一一家同時涉足農業、光伏產業的龍頭企業。如今我們吃到的魚,每3條中就有一條是吃通威飼料長大的;并且通威集團多晶硅年產能,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一。
與此同時,通威集團的創始人劉漢元以1250億身家,結束了四川首富劉永好20多年的“壟斷”,成為新任四川首富。
在江西新首富身上發生的一幕又一次在四川上演。
其實,與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一樣,通威集團的逆勢上漲與它所在的行業息息相關。
自去年開始,光伏行業進入“擁硅為王” 的局面。作為供給最為緊張的環節,硅料牢牢扼住了光伏行業的咽喉。
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很多分析人士都判斷,硅料價格將隨著時間推移逐漸下降。但令整個光伏行業始料未及的是,自2022年初至今,硅料價格從未跟隨產能釋放出現價格回落,反而是繼續一路飆升,漲到讓人咋舌的價位。
根據8月31日硅業分會發布的最新成交價,國內單晶復投料價格區間在305-310元/kg,成交均價為307.2元/kg,相比年初不足100元/kg漲幅超過兩倍。這已經年內硅料第29次漲價,且至今沒有任何回調跡象。
硅料產能供需矛盾突出,致使價格飛漲,成為光伏產業鏈的主要矛盾。
目前光伏產業鏈條的主要構成,包括了硅料、硅片、太陽能電池、光伏組件、應用系統(主要是光伏電站)5個產業鏈環節。但在這一輪漲價潮中出現了與鋰業相同的局面——硅料“鯨吞”了產業鏈大部分利潤,其余光伏玩家們似在被動“為上游打工”。
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和特變電工這三家硅料巨頭占板塊總營收比重逾10%,同時還包攬半年度光伏行業凈利潤前三,可見賺得盆滿缽滿。
(數據來源:各企業財報)
作為對比,以隆基綠能、晶科能源為代表的一體化光伏企業,雖然同樣實現了可觀的增長,但其凈利潤增速明顯低于營收增速。如隆基綠能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了43.64%,歸屬凈利潤“僅”同比增長了29.79%。
類似的差距還體現在毛利率方面。上半年硅料企業如大全能源的毛利率超過70%,賺錢能力堪比茅臺,完全不像是制造業企業的盈利水平;而隆基、晶科、中環等其他環節玩家的毛利率則不到20%。
看來選擇真的很重要!
03
上述這些企業的爆發看似偶然,但其實也是歷史之必然!
無論是贛鋒鋰業、天齊鋰業所在的鋰業賽道,還是通威股份所在的光伏賽道,都是新能源的重要板塊,也是歷史大潮行進的方向。
當下,低碳已經成為我國未來四十年確定性發展趨勢,與新能源相關的生產、運輸、儲存、消費等多個領域也將迎來高速發展。
但需要明白的第一點是,圍繞“碳中和”的不同產業均在發展前期,若要完成“雙碳”目標,相當于將現今的能源產業結構和各類產業進行全方位的變革,這并不是一件可以速成的事情。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企業都可能經歷起伏不一的波動,不要急著去押注絕對的贏家。
前瞻經濟學人APP 產業觀察組
更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
【1】《2022-2027年中國汽車后市場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2】《2022-202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3】《2022-2027年中國汽車保險行業市場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指南、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參考資料:
【1】《通威,通吃?》巨潮WAVE
【2】《隆基、天合、通威、中環……誰賺錢,101家光伏企業2022中報出爐!》草根光伏
【3】《廣汽給寧德時代打工?天齊鋰業笑了》遠川研究所
標簽: 天齊鋰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