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層浪。在某私募人士攪起的資本市場風浪中,大型券商申萬宏源(000166.SZ)也被牽引進漩渦,且相對安靜至今,未有官方言語。
作為老牌券商,申萬宏源在今年一季度重點持倉了五家上市公司股票,分別是搜于特(002503.SZ),森麒麟(002984.SZ),中信出版(300788.SZ),廣州酒家(603043.SH)及傲農生物(603363.SH)。而其中,今年以來,除森麒麟股價上漲,其余四家上市公司股價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截至5月21日,搜于特、中信出版、廣州酒家及傲農生物累計漲跌幅分別為-25%,-2.5%,-1.7%及-12.2%。
重倉股表現并不如意之外,申萬宏源自己的市場發揮也出現了煩憂,譬如盈利能力,業務風險,管理問題等。A股方面,截至5月21日收盤,申萬宏源股價報4.62元/股,總市值為1156.85億元,較2020年底約縮水11.5%。
帶著問題,本報記者向申萬宏源正式發去采訪函,但截至發稿并未得到回復。申萬宏源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暫不方便做采訪函回復”。
不難發現,申萬宏源新董秘才到任兩個月有余,其就遇上了輿論危機。
重倉股遇“險”?
搜于特,森麒麟,中信出版,廣州酒家及傲農生物,系申萬宏源一季度重倉的五家上市公司。今年以來,除森麒麟外,剩余四家企業股價都出現了下跌,據本報記者統計,搜于特、中信出版、廣州酒家及傲農生物等企業累計漲跌幅分別約為-25%,-2.5%,-1.7%及-12.2%。
從消息面上,5月17日,股價唯一上漲的上市公司森麒麟發行可轉債申請獲證監會審核通過。而搜于特方面,5月20日消息,該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馬鴻及其一致行動人廣東興原投資有限公司被動減持約3893萬股。據公告顯示,上述兩個主體于2021年2月23日至5月20日合計減持公司股份4723.39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53%。
另一方面,該公司投資參股企業廣州拉拉米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廣州市匯美時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均已在廣東證監局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IPO計劃正在穩步推進。
從股價走勢來看,傲農生物股價下滑趨勢明顯。去年9月初開始,該公司股價持續下滑,從20元左右下滑到如今的10元左右,股價近乎腰斬。據傲農生物2021年4月30日在一季度報告中披露,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股東戶數為3.7萬戶,較上期(2021年2月28日)減少3034戶,減幅為7.57%。根據Choice數據顯示,傲農生物股東戶數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上市公司的悲歡并不相同,業績上出現擔憂的是中信出版。2020年度,該公司實現營收18.92億元人民幣,比上年的18.88億元同比增長0.1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2.82億元,同比增長12.27%。據往年年報顯示,中信出版在2018、2019年度營收各同比增長28.54%和15.56%。相比來看,公司近三年營收增長幅度逐年減少。
此外,中信出版主要營業收入來源為一般圖書出版與發行,營收占比77.37%,該部分營收同比增長4.31%。同時,占比第二的書店業務2020年營收同比減少7.53%。對此,中信出版表示,2020年書店行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圖書發行的實體店渠道降幅擴大。
廣州酒家方面,由于私募人士的微博爆料,一些中小市值的股票收到市場的廣泛質疑,這其中,也引起市值153.88億元的廣州酒家的投資者們的擔憂。日前,有投資者對廣州酒家董秘進行了提問,公司回應稱,“公司一直以來致力于提升公司經營水平及長期穩健發展,重視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積極主動接待機構調研,通過多種方式保持與投資者的良好溝通”。
申萬宏源重倉股出現風險之際,同為上市公司角色的申萬宏源也似乎遇到基金“抱團離開”的情節。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共31家主力機構持有申萬宏源,持倉量總計168.38億股,占流通A股74.72%。值得注意的是,31家主力機構有基金22家。基金持倉與2020年四季度相比,增倉13家,增持5205.04萬股,減倉6家,減持2453.00萬股,新出現在主力名單中3家,持有613.26萬股,從主力名單中消失250家,原持有2.21億股。
截至5月21日收盤,申萬宏源股價報4.62元/股,跌幅0.86%,總市值為1156.85億元,較2020年底約縮水11.5%。
頻頻“踩雷”質押式回購業務
申萬宏源交出的2020年“成績單”十分亮眼。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4.09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9.58%,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7.66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35.41%。據悉,該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均創下五年以來的新高。從券商梯隊來說,資產規模和盈利水平居行業頭部。
不過,“成績單”也透露出一些風險。譬如,據申萬宏源2020年報顯示,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為-177.47億元,同比減少275.43%。而該公司短期借款為43.47億元,同比增加274.64%。
又譬如盡管公司營業收入高,但凈利率卻較低,已經由最初的40.8%降至26.78%,遠低于行業同規模公司。業務方面,該公司多項業務盈利,但資產管理業務出現下滑的情況,同比下降23.97%。
上述風險只是一些方面,本報記者翻閱公司往年年報,發現公司曾屢遭處罰,多次陷入訴訟糾紛。其中,申萬宏源頻頻“踩雷”質押式回購業務,目前涉及股票質押式回購的訴訟有4起。綜合以往表現來看,2018年以來,申萬宏源與多家企業發生質押式回購糾紛,涉及金額超10億元,且此后兩年,情況并未改善。
除了年報反映的業績情況,在消息面上,申萬宏源也是風波不斷,其真實地反映了公司發展的另一面。據《華夏時報》記者近期梳理,5月13日,中國證監會青島證監局網站掛出【2021】1號行政處罰決定書,對前申萬宏源證券經紀人楊曉君涉嫌違法買賣股票以及違法為客戶辦理證券認購、交易行為進行了立案調查、審理,并依法向當事人告知了作出行政處罰的事實。
楊曉君借用他人證券賬戶買賣股票行為違反了2005年《證券法》相關規定,根據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與社會危害程度,決定對楊曉君違法買賣股票行為,沒收違法所得1361.92元,并處以40000元罰款;對楊曉君違法為客戶辦理證券認購、交易行為,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63元,并處以5000元罰款。合計罰沒款46424.92元。
而就在4月30日,中國證監會重慶證監局發布對申萬宏源證券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經查,發現公司重慶分公司負責人王軍在任職期間,存在于其他營利性機構兼職的行為,公司未及時處置王軍的兼職行為并予以報告,反映出公司內部控制不完善、合規管理不到位。
上述行為違反了《證券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監管辦法》相關規定,決定對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此外在今年4月,博科資訊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申請過程中,因存在信披違規的情況遭監管警示,本次發行的保薦機構(主承銷商)也正是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有限責任公司。
新任董秘到崗遇輿論危機
申萬宏源人事變動也得到投資者廣泛關注。2020年12月18日,申萬宏源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發生變更,主要包括公司總經理由徐志斌變更為黃昊,根據《公司章程》的規定,總經理為發行人法定代表人,故申萬宏源法定代表人由徐志斌變更為黃昊。同時,徐志斌不再擔任第四屆董事會董事。陽昌云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職務,財務總監由陽昌云變更為任全勝,任全勝代行董事會秘書職責。2021年3月15日,徐亮擔任公司董事會秘書。
記者注意到,徐亮在今年4月8日對外表示,公司將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積極推進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轉型、投行業務向全生命周期資本市場服務轉型、機構業務向綜合服務轉型、資管業務向主動管理轉型、證券交易業務向非方向投資轉型,力爭成為業務均衡、特色鮮明、效益突出、風控一流的頭部券商。
而就在一個月后,5月中旬,葉姓私募人士爆料門開始發酵,申萬宏源證券青島營業部劉鵬被牽至其中。綜合本報記者報道,貫穿整個“市值管理”過程的關鍵人物,劉鵬作為券商的一名工作人員能量著實不小。
就劉鵬現狀,《華夏時報》從申萬宏源處得到的消息稱,目前不方便透露劉鵬的人事變動情況,但其確實上交了一些材料,單位并進行了自查,得出的結論是劉鵬行為屬于個人行為,與公司無關。
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申萬宏源人士表示,“調查資料已經上報證監部門,可能會在近期披露結果,一切事項以最終公告為主。但如果與公司無關,公司可能不會做出官方回應”。
截至記者發稿,中國證券業協會網站上顯示的劉鵬狀態仍然是正常。值得注意的是,本報記者與申萬宏源接觸過程中,發現該公司對此事的態度多次出現“不知道怎么回復”的措辭。
人員辦事出現問題,所在公司是否需要擔責,目前還未有定論。不過申萬宏源或許確實是部分證券從業人員的向往之地。據悉,申萬宏源2020年人均薪酬達到58.91萬元。記者 林堅 陳鋒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