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互聯網平臺在一家自己從未聽說過的銀行辦理存款,這樣的事兒有不少消費者嘗試過,因為該銀行標注的利息較高。不過,《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調查發現,繼第三方互聯網平臺下架互聯網存款產品、叫停靠檔計息產品后,近期部分中小銀行的手機銀行客戶端(APP)上的存款產品也開始進行調整:有的銀行暫停直銷銀行服務,有的銀行默默關閉了銀行存款的購買入口,還有的消費者存款時被問“來自哪里?”
銀行存款領域的一系列調整讓很多消費者一頭霧水,這存款到底怎么了?
存款遭遇“靈魂拷問”
“您是否屬于在重慶生活或工作的中國居民?”近期,來自重慶的民營銀行——重慶富民銀行在其 APP 上對于存款客戶的詢問,讓不少消費者感到困惑。
記者下載安裝該行APP后,選擇購買該行的“定存寶3月專享”產品,隨即彈出了對話框“您是否屬于重慶生活或工作的中國居民”。選擇“是”就可以存入,選擇“否”則無法購買該產品。對此,該行客服人員對記者表示,為了更好地履行服務重慶、踐行普惠金融的社會責任,即日起,該行存款產品僅向在重慶本地工作或者生活的客戶開放,建議儲戶如實填寫。
雖然暫未有其他銀行跟進富民銀行的做法,但此前哈密市商業銀行發布公告稱,自2月5日起暫停所有直銷銀行存款產品的對外銷售,待系統按監管要求改造完成后,“非異地客戶”可購買該行存款產品。這也被外界視為第一家整改異地攬儲業務的城商行。
央行叫停異地存款
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小銀行的一系列存款整改舉措與監管部門的最新要求密切相關。
1月13 日,銀保監會和央行聯合下發《關于規范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開展個人存款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規定“商業銀行不得通過非自營網絡平臺開展定期存款和定活兩便存款業務”。2月4日,央行專門召開加強存款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要求銀行各類存款利率必須遵守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督促地方法人銀行回歸服務當地的本源,并首次明確“不得以各種方式開辦異地存款”。2 月 8 日,央行發布《2020 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再次強調將地方法人銀行吸收“異地存款”情況納入宏觀審慎評估,禁止其通過各種渠道開辦異地存款。
那么,何為異地存款呢?央行有關負責人指出,凡是通過第三方平臺及自身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途徑遠程開立的賬戶,如果開立賬戶所在的地市沒有該銀行實體營業網點,就算是異地存款。是否為異地存款,關鍵看開立存款賬戶時的地理位置,開立賬戶后的存款行為不受限制,儲戶的居住地、戶籍證明也不作為異地存款的判斷標準。
盡管定義明確,但如何識別異地客戶也成為銀行面臨的難題之一。某民營銀行人士認為,目前看,如果儲戶不如實填寫,也照樣能買到存款產品。所以像富民銀行這種向儲戶提問而非后臺進行驗證界定的方式,其實就是在“甩鍋”。
最大限度保護儲戶利益
對于接連不斷的存款新政,消費者彭先生表示不解,“以前能在網上很方便地購買到高息存款產品,現在都沒有了,‘央媽’這是要做啥啊?”
對此,央行專家稱,如果地方法人銀行在沒有實體網點的異地吸收存款,儲戶就很難對這些銀行有直觀的了解,甚至連這些銀行在哪里都不知道,更無法判斷其經營情況。這些銀行一旦出現風險,將會嚴重損害異地儲戶的合法權益。所以,限制地方法人銀行異地攬存盲目擴張,審慎經營,就是對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最大保護。
記者了解到,異地存款業務曾經是地方商業銀行尋求業務增長的重要門路。2017年開業的吉林億聯銀行是東北首家民營銀行,2018年,該行虧損了1.49億元,但靠著在第三方互聯網平臺推出的10多款創新存款產品,該行當年各類存款產品銷量超過150億元。
數據顯示,2019年,由于互聯網存款的暴漲,129家城商行總資產規模37.7萬億元,營業收入8956億元,凈利潤合計2548億元。核算下來,資產利潤率僅為0.675%,但其不良貸款率卻從2015年的1.40%增至2.32%。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法人銀行在銷售時過度宣傳其存款受到存款保險的保障,是“零風險”的。對此,央行專家指出,憑借網絡存款快速擴張往往并不審慎,隱藏著較大的風險。一方面,存款保險有50萬元的兜底上限;另一方面,存款保險的保費是所有銀行共同交的,本質上都是老百姓的存款,如果去填補那些經營不審慎的高風險機構的損失,最終受損的還是所有儲戶的利益。
那么,在高息異地存款受限的大背景下,儲戶的錢該往哪兒去?融360大數據研究院殷燕敏認為,儲戶可關注國債、大額存單等產品。“目前仍有銀行發行保本類理財產品,這些產品風險較小,且收益比普通定期存款略高。對于可承受一定風險的穩健型投資者,還可關注固收類理財產品。”殷燕敏說。
●鏈接
互聯網存款監管大事記
2020年11月,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撰文《線上平臺存款——數字金融和金融監管的一個產品案例》,提出需要明確互聯網存款業務的準入條件、風險管理等要求,根據監管評級、經營情況、資本金及風險管理能力等設定業務門檻及業務規模上限,尤其需要明確哪類銀行不能做該類業務。
2020年12月,孫天琦再次談及互聯網存款,認為互聯網金融平臺開展存款類金融業務屬“無證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應納入金融監管范圍。隨后,支付寶、騰訊理財通、京東金融、360 金融等頭部互聯網平臺開始下架互聯網存款產品。
2021年1月,銀保監會、央行發布《關于規范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開展個人存款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商業銀行依法合規通過互聯網開展存款業務,不得通過非自營網絡平臺開展定期存款和定活兩便存款業務。
2021年2月,央行召開加強存款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強調存款市場競爭秩序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地方法人銀行要回歸服務當地的本源,不得以各種方式開辦異地存款。央行隨后發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設專欄指出,從2021年第一季度起,將地方法人銀行吸收異地存款情況納入宏觀審慎評估,禁止其通過各種渠道開辦異地存款。同時,加強對不規范存款創新產品、結構性存款、異地存款的管理,防止非理性競爭,維護存款市場有序競爭。(記者聶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