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主刷臉賣房被騙超千萬元# 中介竟用這個App“鉆空子”】今年9月,廣西南寧市民黎先生想出售一套商品房,他找的置業顧問韋遠鵬,以房屋查檔為由,要求黎先生和他見面,用手機給黎先生進行刷臉。比黎先生賣房更早的還有南寧市好幾位市民。這些售房者都是在和韋遠鵬完成刷臉認證后,房子當天就被過戶出去,而且立刻被買家抵押給第三方。業主們的損失少則數十萬元,多則上百萬元。售房者們說,僅僅被韋遠鵬一個人騙的受害者已經超過10人,受騙總額超1000萬元。目前警方已對韋遠鵬事件進行立案調查,這些售房者被過戶的房屋已經被凍結交易。
央視調查發現,韋遠鵬都是使用“邕e登”App進行不動產轉移登記的。“邕e登”App是南寧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于2018年推出的線上業務辦理平臺,為的就是深化“放管服”,讓市民少跑腿。通過“邕e登”App進行刷臉認證,不僅可以查詢名下房產,還可以辦理房產過戶。若業主對操作流程不熟,房產中介則有機會通過便捷的人臉識別驗證程序進行不規范的操作。為防范此類事件發生,南寧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也表示,將于近期對網絡平臺進行優化,設置刷臉文字提醒、增加驗證碼確認等。
此前報道:
近期,一則“為保護個人信息,戴著頭盔去看房”的視頻在網上流傳。
視頻發布者在評論中提問,“知道為啥戴頭盔嗎?”有網友表示,售樓部有人臉識別系統,與購房優惠掛鉤。
事實上,以“買房”搭配“頭盔”“口罩”“面罩”“墨鏡”等詞在網上檢索,類似的案例并不少見,最后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
人臉識別系統成了售樓處標配
用于分類顧客,并與購房優惠掛鉤
在房地產從業者看來,人臉識別好處多多。但對于消費者來說,其中暗藏貓膩。
近期,有消費者反映,他原本由中介帶領到天津灣某新房售樓處購買房屋,一個月后售樓處告知,通過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識別到與該名消費者相似人員曾經獨自來過售樓處看房,判定其為售樓處自訪客戶,非中介渠道客戶,無法享受相關優惠。這名消費者認為,售樓處在未經授權同意的情況下,擅自識別獲取人臉信息,涉嫌違法,也損害其購房利益。
對此,天津市河西區政府回復,經過核查處理,該問題屬于合同糾紛,建議市民到法院自訴解決。
某房屋中介介紹,此類情況并非個例。如果購房者是看了房企宣傳前來買房,叫做“自然到訪客戶”;如果購房者被渠道中介帶上門,就屬于“渠道客戶”,這關系到客戶能不能享受中介渠道的團購優惠,另外房企也要給予中介一定的“好處費”,即提成傭金。
這位中介還透露,由中介帶領首次看房完成簽單,對于消費者而言有較大優惠,有時差距甚至在幾十萬元。不過,常規情況下,消費者在買房時貨比三家,很難當下做出決定,在不知道售樓處存在人臉識別系統的情況下,消費者常常與房企以及中介發生糾紛。
過去,房企銷售與渠道中介搶客戶的情況時常發生。而人臉識別,就是為了幫助房企判斷購房者是什么類型、是誰的客戶,傭金應該發給誰。
天津灣某新房售樓處工作人員也承認,確實應用了人臉識別系統,其目的主要是解決要不要給中介結傭金的問題。
標簽: 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