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賞析、折紙手工、聲樂技法……在這個學科培訓大幅降溫的暑假,該怎樣讓孩子過得充實又快樂?
為幫助轄區雙職工和低收入家庭子女在暑期更好地學習生活,有社區開辦了暑期托管班,孩子們和助教、志愿者共同經歷著一段精彩的假日之旅。形形色色的公益活動,也給孩子們提供了豐富選擇。
社區托管
作息有規律 陪伴不孤單
“姐姐,這里面的聲母都有哪些呀?”6歲半的辰辰放下鉛筆,推了推面前幾張練習卷,這是媽媽為即將升入小學的她布置的當日作業。對拼音內容辰辰有點糊涂,便求助于坐在身邊的彤彤。
“我看看”,已經讀四年級的彤彤沉吟片刻,耐心給辰辰講起韻母、聲母的區分。在她們前面,一對雙胞胎小姐弟認真練習著生字描紅……上午10點半,四員廳社區多功能活動室內,近20名孩子正三兩成群看書、做作業。幾位志愿者不時提醒孩子們注意用眼距離,或示意調皮男孩“控制”過高的音量。
這是四員廳社區正在開辦的暑期托管班,自7月12日起6周時間內,可為社區雙職工家庭或困難家庭提供子女托管服務。社工丁新宇介紹,托管的孩子以小學生為主,早上8點多就有家長送來,晚上5點半到6點之間接走,社區工作時間便也隨之延長了。
除了溫故知新,暑托班更安排了豐富的活動內容。服務承接機構德仁社區心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王彥昭介紹,每周日會設計出下一周的課表,每天上下午各有1.5小時的主題課程。包括手工、書法、繪畫、思想教育等等。“像上周我們看了《閃閃的紅星》電影,講了我國第一輛汽車的制造過程,還一起制作了蛋糕。”
11點半,四菜一湯的午餐準時送到。燒茄子、小白菜、炸魚排……香味兒引得人肚子咕咕叫。“很多家長都說,孩子在我們這兒比家里吃得香。”丁新宇用手機連連拍攝著孩子們大口進餐的視頻,發送到家長群。她介紹,午餐由附近養老驛站的送餐公司配送,下午睡醒還會有一份零食、水果加餐,6周僅收取900元費用。“吃飯是一方面,孩子來托管能保持比較規律的生活狀態,不會因為父母都上班就睡到中午,或者無休止地看電視、玩電腦。這邊稍大、稍小的孩子都有,在一起也是很好的陪伴。”
午餐后,社工和志愿者們從活動室角落將小床一張張搬到空地處,孩子們找到各自的被褥躺好,和相鄰小伙伴“嘰嘰喳喳”玩鬧一番后,漸漸安靜下來,進入香甜的夢鄉……
公益活動
有趣兼便利 周周不重樣
“茄寶回家記……”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繪本,8歲的小嘻用手摩挲著封面,迫不及待翻閱起來。“還有手工呢!”發現書內附有的幾張制作卡紙,她連連向坐在身后的姥姥展示著。
周六,古色古香的椿樹書苑里,一場專為暑期放假在家的孩子們所舉辦的親子閱讀活動正開展得有序熱烈。在領讀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跟隨一個從菜車中掉下來的茄子“茄寶”,認識了它一路上結交的塑料瓶、油漆桶等朋友。通過游歷它們各自的歸宿,形象了解到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廚余垃圾等垃圾分類科普常識。
繪本讀完,孩子們還需用附帶材料制作出四個分類垃圾桶,并將卡紙上的各類物品“投放”到準確位置。在溫暖的親子合作氛圍中,包括家長在內,進一步鞏固了垃圾分類知識。
“活動都是公益性質的,像這個繪本就直接送給我們了。”小嘻姥姥邊幫著外孫女“忙活”邊告訴記者,椿樹書苑離家不遠,今天的活動就是她給外孫女報的名。“我們平時不太會給孩子講這些,書苑類似的活動很多很豐富,感覺特別好。”
在廣外街道,最新一期的“甜美好聲音”活動,吸引到了20位小小聲樂愛好者參與。孩子們在京鐵和園社區活動室圍坐成一大圈兒,認真傾聽專業聲樂老師李雪倩講解歌唱的概念、分類、益處、站或坐的姿態……
李雪倩語速歡快、表情活潑,十分具有感染力。講解氣息運用時,她請小朋友雙手叉腰,感受短促發音時腰腹的振動。然后再盡量長地發出“嘶”音,將氣息緩慢均勻吐出。不僅孩子們做得十分認真,一旁等待的家長們也忍不住嘗試起來。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經過練氣息、繞口令、讀歌詞等練習后,李雪倩引導孩子們唱起《我和我的祖國》。音調雖不十分標準,但回蕩在活動室的童音稚嫩悅耳,令人動容。據了解,由街道團工委組織的暑期青少年系列活動從七月中旬持續到八月底,每個周末甚至周中都有趣味冰壺、纏繞畫、消防員體驗等主題各異的活動等待著孩子們。